加强国内体育用品企业的联合、重组,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经营已完全不能适应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从效益上看,中国经济已进入微利时代,竞争加剧导致利润不断下降,集约化经营是体育用品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打破所有制、区域、行业等方面的限制,鼓励强强联合,并通过投资、控股兼并等方式,使有限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在重组过程中向着优势企业和地区流动集中,最后形成若干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龙头企业。在美国,有70%的产品由4家大型体育用品跨国集团经营,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组建成集团,在培育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加大跨国经营的力度。 4、优化体育用品,营造国际品牌形象。中国体育用品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除了要在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下足工夫外,最重要的是要做品牌。德尔惠运动鞋总裁丁明亮表示,细节成就品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体育用品也创造出了一些知名品牌,如红双喜系列、火炬牌运动鞋系列、李宁系列等,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体育用品而对国内外众多的市场竞争对手,不论在质量上还是在价格上都失去了竞争优势。品牌的多元化在繁荣市场、满足消费选择的同时也造成了体育用品市场支持费用的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这就要求国内的体育用品企业应学习借鉴国外 知名企业品牌成功推广的经验,树立“品牌意识”,从产品的质量、文化内涵、商标的设计、科技含量、商标的造型、营销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服务策略)、媒体传播、公共关系及资源配置等多方面下功夫,集中精力创建几个知名品牌。 5、加强体育用品标准化建设,以规范我国体育用品市场。我国体育用品业的标准化工作由于种种原因相对比较滞后,用于产品检测、监控的设备本身非标程度普遍,在标准执行过程中控制不力、随机性较大等原因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因此,我们要积极制订并出台适应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的政策,制订国家体育用品的质量监控体系。一方面我们要抓标准化建设来促进我国体育产品整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产品的认证,建立市场的准入制度,以达到扶优限劣、净化市场的目的